惟民首页>>业界新闻 >> “花样少年”为何频伸暴力之手?

“花样少年”为何频伸暴力之手?

作者:新华法治 发布时间:2015年 08月 19日 来源:新华法治

    近来,校园暴力频发,引起无数人关注。人们唏嘘叹息,书声琅琅、纯洁美好的校园竟然出现这种令人担忧的状况。本是花季雨季的少男少女,何以成为暴力事件的主角,施暴的残忍程度令人咋舌。面对这些校园暴力事件,不少人认为施暴者的行为令人发指。然而,我们在对其进行谴责的同时,也需要反思:为什么这些孩子小小年纪会如此“狠心”?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他们的暴力倾向?  >> 思考 青少年频施暴事件暴露出什么问题? 问题一:家庭教育缺失 内因心理学创始人管奎令认为,青少年的不正常行为的出现,往往是因为父母、老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他们的需求。管奎令说,从他接触的所谓问题青少年来看,真正的问题往往出现在家庭,一些离异、父母经常吵架或者经常打骂孩子的家庭,孩子多多少少都存在一点心理问题,如果在学校再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和约束,就很可能出现暴力事件。 管奎令说,在经济较发达,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青少年暴力事件发生的概率并不高。而在教育水平比较低,成长环境比较差的地方,孩子得不到来自大人的温暖,过分地关注自我,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选择将心中的怨恨发泄到别人身上。 问题二:暴力文化影响 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袁宗金认为,当下信息社会,各种影视、书籍、网络中的暴力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和价值判断。这种暴力文化的浸染,会让青少年被角色的行为所影响,变得崇尚暴力,乃至实施暴力。 问题三:年龄或许成为青少年免罚的“护身符” 根据《刑法》第17条的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除了一些杀人、强奸、放火等严重的罪行应当负刑事责任外,面对16岁以下的青少年一般性犯罪,除了对涉事青少年进行批评教育,涉事家长事后道歉之外,还有哪些更为有效的处置方式?为此,不少人提出了这样的疑问:青少年暴力犯罪案件频发,年龄是否成为免罚的“护身符”? 呼吁 如何斩断“校园暴力”的魔掌? 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桂林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学专家刘军认为,青少年正处于人格形成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萌动的自主意识与不成熟的价值观发生碰撞,很容易引发部分行为脱离家庭、学校、社会道德与规范的轨道,但这并不是犯罪。这个时期,如果家长、学校以及社会舆论不关注青少年心理,只是单纯地“就事论事”,孩子就会渐行渐远,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有必要修法适应未成年犯罪新形式 如今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未成年犯罪呈现出年轻化,形式更加恶劣,影响更加坏,由此有必要进行专门的修法或者法律补充,针对未成年人校园暴力等进行指导,避免更多无辜孩子受到伤害。 >> 校园管理漏洞亟待填补 江苏师范大学教授刘行芳认为,填补校园管理漏洞,要“软硬兼施”:一方面加强德育,呼吁道德回归;另一方面,重建学校教育惩戒机制必不可少。“我国学校摒弃教育惩戒机制后,如今谁也不敢轻提‘惩戒’二字,恶性校园暴力最终只获得警告、处分、说服教育。学生意识不到错误,进而愈加助长暴力倾向,最终酿成悲剧。”>> 支招 孩子该如何自我预防校园暴力? Q:目前的校园暴力有哪几种方式? 主要有5种方式。 肉体伤害:如打架、欺负弱小同学。甚至伤害老师。 校园凶杀:如“马加爵杀人事件” 校园抢劫:如高年级或辍学在家的在校园周边对弱小同学实施的一种以价钱为接口的抢劫行为。 校园性侵犯:此类暴力一般多发于团伙,表现为对女同学的性方面的侮辱。 校园黑社会:校园暴力有集体化倾向,一些带有黑社会性质。如帮派、收取保护费等等具有组织形式的校园暴力。 Q:孩子怎样自我预防? 1、遇到校园暴力,一定要沉着冷静,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 2、必要时,向路人呼救求助,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 3、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对方。 4、顺从对方的话去说,从其言语中找出可插入话题,缓解气氛,分散对方注意力,同时获取信任,为自己争取时间。 5、上下学尽可能结伴而行。 6、穿戴用品尽量低调,不要过于招摇。 7、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解决。 8、上下学、独自出去找同学玩时,不要走僻静、人少的地方,要走大路。不要天黑再回家,放学不要在路上贪玩,按时回家。 Q:遭遇校园暴力,事后如何维权? 在维权方面应该注意做好取证工作,如报警、拍照、电话录音等,以免后期侵权人对侵权事实予以否认。如果证据欠缺,受害人主张相关权益会非常困难。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诉讼时效一般为一年,也就是说在事故发生一年内,应尽快启动法律程序,否则超过诉讼时效,即使受害人诉至法院,侵权者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在法律上也不能支持受害人的诉讼请求。事故发生后,受害人可积极与侵权人协商赔偿事宜,但一旦协商不成,应尽快委托专业律师介入,以维护自己的权益。